根据《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郑政〔2023〕26号文件精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责任。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进一步缩小区域 、城乡 、校际差距 ,积极回应重要民生关切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以下方案。
登封市现有义务教育学校94所,其中初中2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6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义务教育阶段现有教职工5219人,在校中小学生87792人,其中初中学生32385人,小学生55407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130人。2018年登封市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创建督导评估。
一、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基础
通过自评全市各中小学在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等四方面指标,情况如下:
1.校园校舍情况。全市初中和小学生均用地面积分别为23.07平方米、15.55平方米;初中和小学生均建筑面积分别为10.49平方米和6.19平方米;初中和小学学生宿舍生均使用面积分别为4.09平方米和4.41平方米;全市初中和小学专用室配置部分学校未达到规定标准。
2.设施设备情况。全市初中和小学生均图书分别达到30.96册和21.95册。教学仪器、音美器材分别达到省定标准。全市所有学校均配有班班通,部分学校未建有计算机教室,农村学校远程教育工程设施正常使用。各中小学均有运动场地,体育器材均达到相应标准,
3.教师情况。全市严格按照编制和学科配备教师,校长和教师均有相应资格;全市初中和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均为100%;初中和小学师生比分别为1∶13.87和1∶18.9;初中和小学高学历教师比例分别为76.6%和93.7%;初中、小学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分别为67.85%和63.25%。
4.经费投入情况。自2018年至2024年,全市历年教育经费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均保持在15.44%以上,总额累计达到58.79亿元,全市教育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
5.质量与管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人数2209人,均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入学率100%;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留守儿童人数907人,入学率100%,有留守儿童的学校均建有留守儿童之家;全市三残儿童296人,入学率95%;初中和小学适龄儿童均能全部入学。2022—2024学年,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巩固率均为99%。城区4所普通高中均衡发展,每年招生计划均按60%分配到各农村初中。
6.学生体质健康情况。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目前,全市小学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为94.41%,初中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为91.73%。
7.学生资助情况。登封市认真落实上级“两免一补”的政策要求,2024年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费9314人次,发放资金742.12875万元(其中营养改善166.76万元)。
二、目前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1.教育投入还存在突出短板。学校建设项目工程进度和资金支出缓慢。原因是登封市经济增长放缓,地方财政资金很难平衡多方需求。
2.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还有弱项。中小学教师编制没有实现满编运行,个别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现象严重。原因是随着登封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乡镇学生进入了城区,造成城区学校学生人数剧增;乡村学校需要开齐开全课程,必须保存一定数量的教师,导致城区个别学校教师缺编严重,乡村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偏大。
3.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还有不足。个别学校运动场地不达标。原因是老校区校园地理位置受历史原因,不能进行改扩建,造成运动场不达标。
三、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保障措施
根据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教督〔2017〕6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措施,逐步推进,确保如期完成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发展目标任务。
(一)明确目标科学谋划,制定创建方案
1.明确创建目标任务。到2025年底,确保完成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40%;到2027年底,确保完成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70%;到2029年底,确保全部完成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
2.结合实际规划实施。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依据河南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规划,确定实现优质均衡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明确工作目标、年度任务、保障措施等内容,为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必要的土地、资金、人员、政策等保障。
3.对标要求明确责任。按照国家和省、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严格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全面、准确掌握全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4个方面基本情况,弄清存在问题和短板弱项,对照国家督导评估要求,制定责任到人的整改方案和措施,建立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台账,逐校过关,确保达到标准要求。
(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
4.统筹城乡学校布局。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编制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依法落实城镇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建设标准化学校有关规定。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义务教育阶段不再审批民办学校。
5.推进城区扩容增位。以学位紧缺的东城区为重点加快学校扩容增位,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大校额,推进实现学校办学条件和班额、校额达标。加大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投入力度,统筹落实公办学位建设所需资金。
6.改善基本办学条件。继续加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推动实现标准化学校全覆盖。编制和组织实施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规划。加强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建设和网络多媒体教室的配备,增添教学仪器设备。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资源
7.统筹城乡师资配置。深入持续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机制,实行教职工编制城乡统筹和动态管理,推行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持续加大思政、体育、音乐、美术、劳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特殊教育等紧缺教师的配备和培养力度,盘活编制存量,提高使用效益,加快推动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面达到国家基本标准。统筹教师资源,按照高于规定学历的教师数、县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数、体育艺术专任教师数以及教师职称、年龄结构等核心指标,均衡配置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
8.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推进校长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持续开展市、县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名班主任、骨干教师等遴选培育工作。改进教师评价机制,全面落实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将师德表现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
9.切实保障教师待遇。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随当地公务员待遇调整的联动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加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严格清理规范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无关事项,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
(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保障教育公平
10.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健全完善控辍保学目标管理责任制。按照“找得到、劝得回、留得住、学得好”的原则,建立月报机制,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救助和教育资助力度,推动控辍保学从动态清零转向常态清零。
11.完善随迁子女入学机制。贯彻落实“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切实简化优化随迁子女入学流程和证明要求,保障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
12.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就学保障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准确掌握在校留守儿童信息。健全城乡留守儿童精准关爱保护机制,优先保障寄宿需求,按要求配备心理教师和设置心理咨询室,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畅通亲子沟通交流渠道,强化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 家庭教育促进法》,积极动员家庭、学校、社会力量,营造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13.推动特殊教育普及提质。健全面向视力、听力、智力障碍和孤独症等各类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服务机制。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加大对残疾学生资助力度。为特殊教育学校、特教班配齐配足教职工,按要求积极为招收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配备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和专职兼职教师。
(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激发办学活力
14.改进义务教育评价。开展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切实扭转以分数为主的评价导向,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和活力。完善中小学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制度,监测结果作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15.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严格按照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课堂教学。坚持因材施教,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合作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注重课堂向课外延伸、教学向教育拓展,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健全教学评价制度,注重评估与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量和作业时间,严格控制考试次数。
16.大力推进智慧教育。以数字校园建设为抓手,实施学校基础设施和环境智能化改造。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加快建设优质数字教学资源,以数字课堂建设为重点,深化义务教育专网的建设与应用。
17.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政策。实施阳光均衡分班,均衡配备师资,严禁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级。落实“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工作,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探索统筹校内外资源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及模式。稳妥推进普通高中学校招生指标到校改革。健全学校安全制度及应急预案,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依法依规处置校园欺凌事件。
(六)坚持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育质量
18.坚持“五育”并举。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以及思政课教师座谈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按照“抓常规、补短板”的工作思路,以推进“五育并举”为工作重点,不断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配齐配足体育教师,开足体育课程,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和赛事,健全学生视力健康监测、干预体系,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锻炼1小时。配齐配足音乐、美术、书法教师,改善场地器材建设配备,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设置劳动教育课程,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定期筛查评估、早期识别与干预机制。
19.发挥教研支撑作用。完善教研科研体系,配齐所有学科专职教研员,明确教研员工作职责。因地制宜采用区域教研、网络教研、校本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以及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增强教研工作效能。
20.推动优质资源共享。实施集团化办学模式,促进学区学校间优势互补,促进校际间管理、教学、教研紧密融合,增强薄弱学校造血机能。建立健全县域内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机制,完善“优质学校+薄弱学校”“优质学校+新建学校”帮扶机制。
(七)切实压实工作责任,加强组织保障
21.强化政府责任。健全完善各级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为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工作机制,明确机构编制、发展改革、教育、公安、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自然资源等部门相应责任。
22.强化经费保障。坚持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严格落实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要求。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薄弱学校建设,加大对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作的投入。